本網站使用cookies為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台灣耳鳴學會
  • 首頁
  • 學會簡介
    • 學會簡介、章程
    • 理監事介紹
  • 最新消息
    • 秘書處公告
    • 學術活動
    • 最新消息
  • 檔案下載
  • 常見問題
  • 醫學資訊
  • 活動紀錄
  • 影音專區
  • 聯絡我們
  • 相關連結
MENU
CLOSE
  • 首頁
  • 學會簡介
    • 學會簡介、章程
    • 理監事介紹
  • 最新消息
    • 秘書處公告
    • 學術活動
    • 最新消息
  • 檔案下載
  • 常見問題
  • 醫學資訊
  • 活動紀錄
  • 影音專區
  • 聯絡我們
  • 相關連結

常見問題

  • 首頁
  • 常見問題
導致耳鳴的原因?
耳鳴並不是疾病,而是我們的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雖然耳朵生病常是導致耳鳴的原因,但也不盡然。截至目前為止,耳鳴的確切原因和機轉仍未完全瞭解。 (台灣耳鳴學會 黃彰暐 / 參考資訊:英國耳鳴學會)
什麼人比較容易有耳鳴的症狀?
各種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有耳鳴的症狀,尤其會發生於曝露過吵雜的聲音之後,但是一些少見卻危險的耳鳴原因也是不能輕忽。我們常有錯誤的觀念,認為耳鳴是老人家的專利!不是的,根據研究顯示耳鳴可以發生於各種年齡層,甚至是兒童都可能發生。輕微的耳鳴是很常見的,約存在於10%的人口中,但只有1%的人生活會受到耳鳴的影響。 (台灣耳鳴學會 黃彰暐 / 參考資訊:英國耳鳴學會)
我有耳鳴怎麼辦?
大部分的耳鳴都是能治癒的,雖然危險的耳鳴不多,但仍需經專業耳鼻喉科醫師的評估,甚至需要轉介至專門處理耳鳴的耳科醫師以及耳鳴治療師來進一步治療。
  • 先不要感到焦慮焦慮會讓耳鳴更惡化。通常耳鳴發生時,尤其是突然發生的耳鳴,會讓我們感到驚慌並對注意力以及睡眠產生干擾。進而感到憤怒或是沮喪,因為沒有人能感受耳鳴對你的困擾。或許你會覺得沒有人能傾訴這種耳鳴帶來的痛苦 – 這就是台灣耳鳴學會能幫你的地方。你能與我們聯繫(北-馬偕;中-光田;南-成大),我們有許多擅長處理耳鳴困擾的專家,並提供適當的治療建議。
  • 許多人都有耳鳴(你並不孤單)當你發現耳鳴是很常見、許多人都有的症狀時,你會覺得你並不孤單,心情也會釋懷很多。台灣耳鳴學會網站期望成為提供華人最完整耳鳴資訊的平台,即時分享耳鳴新訊供你來探索。或許你會發現,當我們白天工作時似乎不覺得耳鳴的存在,但當晚上夜闌人靜時耳鳴又相對的明顯了起來。所以,適度的背景聲音(例如:輕音樂、環境或自然的聲音)是能改善耳鳴的症狀。試著放鬆心情或放個假休閒一下都對耳鳴有很好的幫助。
  • 加入台灣耳鳴學會歡迎加入台灣耳鳴學會的大家族,我們能提供您國內外最新、最正確的耳鳴訊息,並能提供您最佳的治療方針。期待您的加入,能為受到耳鳴所苦的病患發聲,也能鼓勵我們從事耳鳴的治療以及學術研究,並喚醒大眾對噪音暴露的危機意識。
(台灣耳鳴學會 黃彰暐 / 參考資訊:英國耳鳴學會)
當耳鳴發生時如何自助?
英國耳鳴學會於2013年七月更新了耳鳴病人衛教資訊,提供了正面的耳鳴資訊與協助資源,希望耳鳴患者平常經由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來緩解耳鳴的症狀,其中包括:
  • 一、家庭醫師諮詢可提供您初步的建議或轉介至耳鳴治療相關機構。
  • 二、身心放鬆放鬆運動(如太極拳、氣功、瑜珈、冥想、心靈音樂等)能讓您的身心得到放鬆,可阻斷耳鳴導致的惡性循環(壓力、焦慮),進而改善耳鳴的情況。
  • 三、專注活動專注於工作或有興趣的休閒興趣上,能幫助您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而讓耳鳴的緩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四、規律運動能讓我們忘懷耳鳴的不愉悅,並能幫助我們面對耳鳴。
  • 五、聲音療癒聲音是治療耳鳴的最佳良方,尤其是讓您聽起來舒服的大自然環境背景音,能減輕您惱人的耳鳴。
  • 六、平靜安眠耳鳴在夜闌人靜時會更加明顯,這時您需要的是低音量的聲音來遮蔽耳鳴。
  • 七、聯繫或加入台灣耳鳴學會我們除了能提供您國內外最新、最正確的耳鳴資訊之外,還有許多擅長處理耳鳴困擾的專家,給您最適當的治療建議。
(台灣耳鳴學會 黃彰暐)
什麼是梅尼爾氏症?
梅尼爾氏症是一個內耳疾病,內耳有兩個主要部分,一個聽力(耳蝸)和一個平衡(迷路)部分。這兩部分是互相聯繫並且充滿相同液體(內淋巴),此液體持續地被製造出來, 然而,因為內耳的精緻構造被包覆於骨頭內以保護他們,空間和體積被固定住。因此,為了防止液體過度產生會造成傷害,液體必須以相同的生成速率被吸收,進而維持一個不變的體積。梅尼爾氏症被認為是這些液體吸收有一個缺陷,液體被正常地產生但是液體無法快速地被吸收就如同內耳製造液體的速度。因為聽力和平衡是相連的,這些液體的製造會造成聽力和平衡兩者的問題。因此梅尼爾氏症是症狀的群集:

*眩暈的發作(感覺自我或是環境的運動--通常是以旋轉的型式),波動起伏的低頻聽力喪失
*耳鳴
*在患耳中感受到悶塞或是壓力

在被證實的案例情況中,這些特徵是被熟知的。然而,它同樣被認定在一部分個案的情況中,一開始只出現這些症狀的其中之一,在5%的個案中它是單側耳鳴。在一篇研究中發現耳鳴的嚴重度被分類成輕度(38%),中度(32%)以及重度(30%)。中度和重度耳鳴在梅尼爾氏症中是常見的,尤其是在晚期並且會包含一種以上的聲音被感知到,隨著眩暈發作和波動起伏的聽力喪失以及耳悶塞感進而改變耳鳴響度和頻率。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且有耳鳴的你應該再次確認你不可能發展成為梅尼爾氏症:耳鳴的大多數患者是起因於其他原因。
腦部被設計成去偵測變化而不是穩定或固定的狀態。例如,大多數人們走近一個熱鬧的道路,不會注意到交通聲音,但是如果一輛車逆向行駛他們會立即注意到!應用這個原則到耳鳴上,因此有一個較好的機會對於個人習慣性適應或是能夠對付一個感知到的”固定”聲音而不是耳鳴的型式,如上面所述,這通常出現在梅尼爾氏症。進一步地,因為相關的聽力喪失,附近環境的噪音(環境噪音)是不太可能”遮蔽”(欺騙腦部不要去注意)耳鳴。同樣地,高比例的梅尼爾氏症患者不能忍受助聽器能幫助增強環境噪音,進而幫助遮蔽耳鳴。
  • 全方位的治療同樣也被認可的是耳鳴,不管起初原因是什麼,任何形式的壓力或情緒,是否針對耳鳴本身或關於一些其他不相連的狀況能夠造成耳鳴侵入增加。在那些梅尼爾氏症患者中,特殊因子包含其他狀況的特徵,尤其是反覆的眩暈發作會是相當大的緊張和壓力來源。鑑於入侵的耳鳴在梅尼爾氏症中是普遍的,種種因素能夠是習慣性適應的潛在阻礙,耳鳴能夠影響個人生活的所有面向,全方位的治療處置會是更重要的。在我們的經驗中,這樣的治療方式不只是對於梅尼爾氏症背景的耳鳴患者有所助益,並且對於其他耳鳴原因患者有所助益。
    我們所指的全方位治療是甚麼呢?全方位治療是所有可能影響一個人耳鳴的所有因素被考慮到並且被適當地處理。關於梅尼爾氏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有效的控制眩暈發作,因為這能夠造成耳鳴惡化直接經由內耳功能異常並且也間接地透過增加緊張和壓力程度。眩暈發作應該被有效地處置藉由合併飲食限制和藥物治療,如果可以的話。 若這些措施顯示是無效的,於是下一步是穿過鼓膜注射藥物(gentamicin)進入中耳,這樣會被吸收到內耳。儘管鼓膜內gentamicin的角色對於眩暈控制已被證實,一次或二次注射後在許多研究報告中成功率介於66~100%。一篇研究發現鼓膜內gentamicin造成明顯減少患者耳鳴,這樣緩解耳鳴可能是合併內耳gentamicin可能地降低內耳過度壓力的直接效果以及因為眩暈被控制間接地透過減少壓力和緊張,在那些眩暈已經在控制之下的患者並且耳鳴(並且可能地聽力喪失和耳悶塞感)是主要的問題,有多種其他技術必去考慮。
    首先,我們仍在注射進入耳朵內的主題上,dexamethasone(類固醇)在一些病患是一項選擇。在我個人對於此方式的經驗中,我有明確的結果:50%患者一點也沒有反應,50%患者確實有反應,在他們做的當時他們似乎通常反應非常好,明顯降低他們的耳鳴響度和耳鳴侵犯,值得注意的是改善他們的聽力和耳悶塞感。在那些反應的患者中,改善不是永久的並且症狀在一些時間點會再來。然而,能夠給予重複注射而沒有內耳傷害的風險(不像gentamicin)。
  • 結論我要對此篇文章下結論,我獲得患者是否他們的耳鳴是梅尼爾氏症的一部分而描述其他全方位治療的觀點,我開始一個耳鳴產生的簡單模式並且解釋為何和耳鳴相關的任何思想、情緒和壓力是耳鳴的”衣食父母”,以及在他們的生活中連結其他不相干的因素。我要求患者列出在他們生活中情感的和壓力重的所有事項,試著和發現這些問題的解答。我同樣建議減少酒精和咖啡因攝取因為這些能夠增加緊張和激動不安。在一部分患者之中,我也發現催眠療法或認知行為療法或是合併治療---認知行為催眠療法是有效的。我也教導患者自我催眠。我強調患者不去容忍耳鳴本身但是寧可忍受他們產生的思想和情緒結果。一個知名的心理現象是大多數人能夠感同身受,如果一個人積極地抵抗一個思想,此思想會繼續返回出現,如果接受那個思想它就能夠有擾亂作用。然而,如果思想被反覆地客觀地被承認,自然而然地它只會相當快速地消失。例如,一個普遍的想法對於令人煩惱的患者或許:”我的耳鳴是可怕的”首先我建議患者停止獲得耳鳴的”擁有權”並且考慮耳鳴是”這個”而不是”我的”耳鳴,其次要承認這種想法。那麼,結果會像這樣發生,思想會出現在他們上:”這個耳鳴是可怕的”他們接著反應:”是的,謝謝你大腦這個想法,我承認它-我不把它推開且也不接受它成為事實,我只是承認它,注意它並且和我的生活向前進。
    總之,一般來說耳鳴和梅尼爾氏症是相關的能夠是侵犯的和令人煩惱的。然而,藉由全方位治療大多數患者能夠學習處理它,有用的洞察力使患者控制耳鳴並且不是耳鳴的受害者。要認識到,如同Eleanor Roosevelt曾經說過:”你必須允許某人(或某事)去攪亂你”。
(資料來源: 英國耳鳴學會官網 http://www.tinnitus.org.uk/tinnitus-and-menieres-disease)
中醫:突發性耳聾就是耳中風?
我們網路google一下<耳中風+中醫>就會發現許多這樣的錯誤觀念!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症狀跟中風有很大的差別,實在不宜借用中風之名,造成患者無端的聯想與恐慌!

根據台北榮總耳鼻喉部部長,也是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刊登在2013年四月醫學期刊的文章,探討突發性耳聾與中風的關係:台灣中風的平均年發生率是0.3%~0.6%,而突發性耳聾病人發病後5年內發生中風的平均年發生率是0.6%,並沒有較高的現象。光田醫院耳鼻喉科也有類似的證據:突發性耳聾病人發病後5年內發生中風的平均年發生率是0.45%。所以,根據時証醫學,突發性耳聾並不會增加病人中風的機會!

突發性耳聾的定義:3天內發生極具急遽30分貝以上、連續3個頻率以上的感音性聽力損失,稱之。疾病發生率爲5~20/十萬,男女比率差不多,好發於中年人(40~54歲),大部分病人有聽力損失與耳鳴的症狀,25%~50%的病人會伴隨頭暈症狀。突發性耳聾有63%的自癒機會,也就是說只要在家多休息,即使沒就醫治療,也有超過一半的病人會自行改善,但年紀較大或較小、聽力損失較多、有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的病人恢復能力較差。發生的原因:病毒感染內耳(過半原因),內耳膜性迷路外傷,其餘較少見的原因:自體免疫疾病、內耳血循不良、腫瘤等。供應內耳血循的前下小腦動脈(AICA)極細小,若其或是下游的內聽動脈、耳蝸動脈發生栓塞,才是真正的耳中風,但發生的機率很低,偶爾會在學術期刊上看到病例報告。所以,突發性耳聾絕對不是耳中風,耳中風是導致突發性耳聾的原因之一,而且是很少見的。

我們不是要挑起中西醫對疾病的不同看法,而是要宣導民眾對耳鳴及突發性耳聾的正確觀念,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台灣耳鳴學會 黃彰暐)
地址:112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二診六樓耳科
電話:02-28757337 #105
服務時間:早上09:00至17:00
信箱:taiwan.tinnitus@gmail.com
採用全球最先進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建議使用Chrome、Firefox、Safari最新版本瀏覽
Design by 米洛網頁設計